人工智能

学制:本科四年

  • 专业历史沿革

    专业是为适应国家发展人工智能和湖南省三高四新等战略需求,于 2025年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设立的新工科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


  •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所在工程学为全球ESI1%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球ESI1%学科)等学科优势,植根于学校2024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建设基础,深度融合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数学等相关学科,以智能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复杂系统智能计算与决策为专业特色,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控制、通信、检测等现代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以上特色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优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和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统计等较宽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与时俱进,能够在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设计、技术集成与开发、应用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 5 年后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系统地掌握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能够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需求,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目标2:能够跟踪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意识和运用现代工具从事复杂人工智能系统建模、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与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目标3:具备社会责任感,在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能够遵守工程规范与职业道德,综合考虑法律、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

    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拥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能主动适应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变化。


  • 师资队伍

    本专业隶属自动化系,目前有专任教师35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0人(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2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17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781%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工程背景。有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创业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121创新工程人才2人,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湖南省青年科技奖1人,湖南省青年五四奖章1人,湖南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2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3人,湖南省科协中青年托举人才1人,湖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人物奖2人,湖南省高校双带头人标兵1人,湖南科技大学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


  •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人工智能数学基础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技术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工程概论与人工智能伦理,脑机接口技术,具身智能与控制,运筹学与最优化方法等


  • 就业前景

    人工智能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渗透至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催生了大模型研究员”“算法工程师等新兴岗位,企业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高达500万,供需矛盾突出,专业人才长期处于紧缺状态。毕业生可从事算法研发、智能系统设计、数据分析等核心岗位,平均起薪位居行业前列,资深专家年薪可达百万级别。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AI与制造业、教育、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更催生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该专业兼具技术前沿性与行业普适性,是把握未来产业变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本专业招收理工类(或物理+化学)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